金庸武侠作品一翻再翻,却越拍越烂。
曾经荡气回肠的武侠时代,仿佛一去不复返。
回不去就回不去了,任何事物都必须紧跟时代潮流,不断革新变幻。
武侠,也不例外。
金庸古龙等名家经典,所留下的创新空间已经非常小,加上翻拍的时间相隔较短,基本是没什么出精品的希望。
这些翻拍操作的唯一作用是,提醒人们,无论时代怎么变,武侠依然在。
但一直只能依靠翻拍,武侠二字只会死路一条。
只有更多的新人新作品冒出,中国武侠才能有延续下去的希望。
曾经,电影有徐克,小说有黄易,在60年代的黄金时代后,90年代迎来了焕然新生的新武侠时代。
又是30年过去。
年代,就不能再用“新”了,应该是叫“后武侠时代”。
同样有新人新作品冒出,只是,他们仍然未能像徐克、黄易一样,开创又一波武侠新浪潮。
文坛有一部《雪中悍刀行》的佳作,被认为是武侠的新希望,然而在此之后一直没有新的惊喜,直到改编剧集仍在做上线准备的时候,却传出了一种“雪中之后,再无江湖”的唏嘘声音。
剧集方面《雪中悍刀行》久久未能开播;
电影方面《刀背藏身》同样是前路漫漫。
徐浩峰,他在后武侠时代的地位,已经是相当于当年的徐克。
他,背负着中国武侠电影的全新希望。
在中国武侠电影进入转折期的两部重要作品,都有他。
一部是王家卫的《一代宗师》,徐浩峰是编剧。
另一部《师父》,徐浩峰自编自导自剪,连武术指导都有他份。
年,《师父》在中国大陆拿下万票房,成绩看起来不咋地,但相比大导演执导并有大明星主演的《一代宗师》和《刺客聂隐娘》的万出头,徐浩峰此番在市场的表现已经是很不错了。
更重要的是,他赢得了不输王家卫、侯孝贤的口碑,并确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。
超写实的动作设计,切合时代背景的武侠人物生活状态,真实的欲望,以及拍摄上的真刀真枪实拍。
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。
《师父》之于中国武侠电影,就像《蝙蝠侠:黑暗骑士》之于美漫改编电影。
两者的共同点是,把原本的幻想事物,拉到了现实当中,以此制造出了一种反差,观众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。
另外,徐浩峰还斩获金马奖的最佳动作设计。
要知道这个奖项自21世纪以来,全部都是由港片包揽。出生于北京的北方人徐浩峰,算是一举打破了香港电影动作指导的“垄断神话”。
那现在可以理解,为什么徐浩峰的下一部作品,为何会期待值贼高了吧。
《师父》在获得成功之后,徐浩峰就马不停蹄地筹备《刀背藏身》,项目开始还蛮顺利,年开拍,年完工,并登陆蒙特利尔电影节展映。
斩获最佳艺术贡献奖,同年金马奖赢得4项提名,徐浩峰再一次证明自己的实力。
就在影迷期待着这部有望奠定中国武侠新潮流之作时,这一等,就是快两年时间。
年,《刀背藏身》终于宣布登陆暑期档,定在7月19日上映。
宣发全面启动,海报,预告,幕后视频等等,观众了解到了这部电影的更多内容,就等着看正片了。
然而,距离上映前四天。
幺蛾子来了。
片方紧跟当时的暑期档影片撤档风潮,选择撤档。
所给出的原因是,“市场原因”。
两年过去。
《刀背藏身》仍然不见踪影。
被列为“失踪人口”。
后武侠时代,也因此陷入了停滞状态。
随着新版《天龙八部》的失望表现,武侠迷们不得不越发想念徐浩峰,和他的《刀背藏身》。
好好的一部武侠片新希望,为什么却连上映的机会都没有呢?
可能的三个因素。
第一,就是片方所官宣的市场问题。
电影选择临时撤档,确实很大可能性就是担心竞争不过同期电影。
当时《刀背藏身》上映前一周,《扫毒2:天地对决》和《狮子王》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;
同期上映的有《银河补习班》。
这不足以构成避战的理由。
要是在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大爆之后选择撤档,这还能接受。
而足足过去两年片方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时间上映,一方面是由于年的影院停工,另一方面只能解释为不看好如今的武侠片能够赚钱。
宁愿是变成存货,一直憋着,也不愿冒亏本风险上映。
加上网络发行的新渠道,片方也有可能在考虑做网上高端付费,还是先上映,看票房表现,相应缩短窗口期上线网播。
如果真的只是市场原因。那武侠电影便陷入了一个困局。
所有片方都觉得武侠片不赚钱,不上映,那武侠电影的机会岂不是越来越少。
本来“仙剑”IP是有望借仙侠助力一波传统武侠的,但现在仙剑也不行了。
那就只能是等一部黑马商业向的作品爆发,武侠才有重新崛起的契机。
所以很可惜,颇具黑马相的《绣春刀》系列市场反响并不好。
第二,是审核问题。
根据豆瓣上的资料,国内上映版片长相比蒙特利尔电影节的版本少了14分钟。
加上过了这么久才能上映,于是就有人认为是审核问题导致。
不过这个因素影响上映的可能性较小。
首先去国外参展也是得先过审,而且上映前4天应该是拿到公映许可的了,不太可能因为“技术原因”,片方也说明是“市场原因”。
删减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部分武打动作过于暴力血腥,更可能是因为片方认为片长应该缩短,更好地走上市场。
徐浩峰被片方施压,才一整就是这么长时间,才完成了一个分钟的上映版本。
虽然这只是猜测,但也是第三个迟迟不上映的可能性。
那就是徐浩峰和片方因为剪辑问题闹僵了。
片方希望电影能节奏更快,更迎合市场,徐浩峰当然想要有自己的表达,最好是一刀不剪。
出现这种矛盾,是电影行业再常见不过的事。
早在参选蒙特利尔电影节之前,徐浩峰就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说了放弃署名权的事情。
从他的发表的文字看来,显然是他由于某种原因,无法执行自己的表达。
说白了,自己剪辑出来的成品,上不了。
这也是不少网友猜测是《刀背藏身》遇到审核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另一种声音则是认为他和片方有分歧导致,也只剩下这么一种可能性。
值得玩味的是,徐浩峰为什么说要痛骂被修改后的作品呢?
如果是审核原因,那是不可抗拒的,个个导演都一样,没必要骂。
更关键的是,审核原因,不至于会把作品改到面目全非。
结合片方之一北京文化在年7月对于该片的回复,说是“该项目涉及纠纷”。
这应该才是电影迟迟不上映的真正官方原因。
至于是什么纠纷?
说了这么多,无非就是市场和剪辑两个重点。
可以推测,片方想要获得足够的票房收益,但却因为市场,因为对成片一直没信心,加上导演徐浩峰很可能不愿意完全妥协剪辑上的商业选择,不愿再做修改,也不想署名了,这就让《刀背藏身》陷入了尴尬的局面。
有报道称,《刀背藏身》投资超过万,片方之一保利影业的总经理说预期票房3亿。
确实是差不多这么多票房才能有赚,也确实如今的市场,达到这个数字希望不大。
只是对于如今的武侠电影来说,每一部电影都目标赚钱,是不实际的。
而对于徐浩峰等武侠继承者,他也必须满足电影一定的商业需求,才能带领后武侠时代拨开迷雾。
见月明。